

五月的陜北高原,晨光刺破薄霧,礦山輪廓在朝陽中漸次清晰。當城市沉浸于假日的慵懶,公司的土地上卻躍動著另一種生命律動——廣大勞動者以扳手為筆、汗水為墨,節日堅守者的剪影在巷道深處完美交融。
卯時·晨啟:一盞礦燈點亮節日清晨
“高效便捷不是口號,是300盞礦燈的百分百可靠”晨光未啟,礦燈房已燈火通明。鄭艷的手指在第218號礦燈上跳躍如舞:“狀態完好,電量正常,自救器壓力正常,達標!”她的工作臺上擺著三色標簽——綠色代表“節日特檢合格”,紅色意味"即刻返修",黃色標注"重點關注"。
"老劉,你的燈加了防撞角,要小心磕碰。"她將貼著綠色標簽的礦燈遞出,充電架上整齊列隊的燈光,照亮了早班工人胸前的"五一我在崗"徽章。
巳時·日升:毫厘之間的精益堅守
機械臂六爪取樣器如獵鷹俯沖,從206皮帶原煤洪流中精準抓取樣本。預破碎機將煤樣碾磨至6mm,縮分器隨即啟動"黃金分割"——14.5kg標準樣桶達重即停,余料如黑色瀑布瀉入返煤皮帶。
"第47批次全水9.2%,灰分動態補償值+0.3%!"質檢師薛雅楠凝視著煤質管控平臺大屏,工作間玻璃窗上,質檢員們提前貼好的“五一勞動節快樂”窗花在陽光下鮮艷明亮。采樣桶正經歷"數字洗禮":激光讀碼自動建檔,微波水分儀3秒完成全水檢測,4.25kg煤樣進入三級破碎系統。0.2mm超細煤粉在惰性氣體保護下二分封裝,一罐存入智能恒溫柜,一罐飛向高溫燃燒室。
戌時·夜闌:風機房里的鋼鐵律動
"軸承溫度62℃,振動幅度0.12mm,一切正常!"主要通風機值守工索甲半跪在2號風機旁,紅外測溫儀的紅點精準鎖定高速旋轉的聯軸器。他的巡檢本上密密麻麻記錄著:20:00風速15.8m/s,負壓1620Pa;6:10電機電流穩定在29.5A。
"老李,設備溫度、振幅都正常!"索甲扯著嗓子對監控室喊道。透過隔音玻璃,智能監控大屏上跳動的曲線如心電圖般起伏——這座每小時吞吐1.6萬立方米空氣的"鋼鐵肺臟",正以98%的效率為井下各個作業面輸送生命之源。
子時·夜半:午夜煤海的攻堅之戰
截割頭旋轉的轟鳴聲中,90后班組長田金博蜷縮在集控室內,激光指向儀的紅色光斑在他安全帽上跳動。"保證巷道的平整,不要破底,截割轉速不得超23r/min!"他緊盯PLC控制屏,對機組下達指令。
從卯時礦燈房的指尖微光,到子時掘進面的午夜攻堅;從巳時煤質檢測的納米級精度,到戌時風機房的鋼鐵脈動——張家峁礦工用十二時辰的持續燃燒,讓勞動節在煤海深處迸發出最熾熱的光芒。當380份"五一我在崗"承諾書化作滾滾烏金,當PLC屏幕的藍光與節日煙花在時空中交相輝映,這片土地正在訴說:真正的勞動者,從不等待被照亮,因為他們本身就是照亮時代的光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