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飛機飛到廈門上空時,我往下看,藍色的海緊緊包裹著島內橘黃色屋頂的小房子,轉了個彎后,終于看到雙子塔,矗立在眾多小房子之中,現代與古老交融。落地后,潮濕的空氣裹著橘子味的清香撲面而來,這場與廈門島的邂逅,注定滿是驚喜。三天時間,我踩著陽光與海風,在老巷與新城間穿梭,把鼓浪嶼的琴聲、環島路的浪花、沙坡尾的潮趣,都釀成了難忘的回憶。
第一站是鼓浪嶼,清晨,我背上準備好的傘和食物來到東渡客運碼頭,坐著只需35元的輪渡,二十分鐘便到達了鼓浪嶼,這里沒有任何交通工具, 沒有機動車的轟鳴,只有石板路的清脆腳步聲,踏上這座鋼琴之島,喧囂仿佛被海水隔絕,走進了縱橫交錯的小巷,到處都是紅磚綠瓦,古老的磚石和頗具洋房特色的小別墅,像從老電影里走出來的場景。
走了許久,終于找到菽莊花園,被譽為鼓浪嶼的 “海上花園”。園里的四十四橋蜿蜒在海面,漲潮時海水漫過橋洞,人走在橋上仿佛踏浪而行。海風拂過臉頰,帶著海水的清涼。這里的海和沙灘要比廈門島的更純粹更清澈,保留著最原始的海岸線的風貌。走到琴園,琴聲與窗外的海浪聲交織,那一刻,我終于懂了 “琴島” 的浪漫 原來這里的每一塊磚、每一棵樹,都浸著音樂的靈魂。
廈門的第二天,我們選擇起個大早去看日出,五點半日出,我們凌晨五點就來到了黃厝沙灘,游客絡繹不絕,大家都精神飽滿,畫著精致的妝容穿著美美的裙子,這不是凌晨,而是屬于日出的狂歡,太陽緩緩升起,光芒灑滿了整個海灘,那光點慢慢往上爬,先是半圓,再是大半圓,橘紅色的光芒越來越盛,把周圍的云絮染成了火焰般的橘紅與金黃,世界仿佛單單給海灘開了一層名為金色剪影的濾鏡,廈門的浪漫,海占一半,這是感受廈門浪漫最棒的方式。
傍晚時分,我們到環島路的音樂廣場,坐在海邊的長椅上,看夕陽把海面染成金色,把人的影子慢慢拉長,海浪一次次涌上沙灘,又悄悄退去。遠處的雙子塔亮起燈光,倒映在海上,與天邊的晚霞相映成趣。日落后的二十分鐘被稱為藍調時刻,這是一天中最美的時刻,有人在廣場上彈起了吉他,唱起了周杰倫的《晴天》,路過的人們跟著輕輕哼唱,海風把歌聲吹向遠方,那一刻,我忽然覺得,廈門的浪漫,從來不是刻意的修飾,而是藏在每一個不經意的瞬間里。
廈門的最后一天,我把時間留給了沙坡尾。這里曾是廈門最古老的避風港,如今卻成了潮人與文藝青年的聚集地,斑駁的墻面與新潮的藝術碰撞出奇妙的火花,讓人讀懂廈門 “新舊交融” 的城市靈魂。沙坡尾藝術西區格外熱鬧。涂鴉墻前滿是拍照的年輕人,復古的打字機、舊電視組成的裝置藝術成了熱門打卡點,小眾設計師的手作店里,銀飾、陶瓷、布藝制品每一件都充滿創意。
離開廈門的那天,登機口旁邊放著一架鋼琴,許多游客躍躍欲試,當中一個小姐姐彈的優柔婉轉,娓娓動聽,依然是周杰倫的曲子,悠揚的琴聲傳遍了角落,將廈門的浪漫延續到最后一刻。飛機起飛時,我從舷窗往下看,鼓浪嶼像一顆明珠鑲嵌在海面上,環島路的海岸線蜿蜒如絲帶,雙子塔在陽光下熠熠生輝。我忽然明白,廈門的美,不僅在于風景的秀麗,更在于它的溫柔與包容,它讓老時光與新生活和諧共生,讓每一個來到這里的人,都能在海風與光影里,遇見屬于自己的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