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25日,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組織有關專家在北京對公司《煤礦輔助運輸智能化關鍵技術與裝備研究》《1.1m淺埋深堅硬薄煤層機器人群智能開采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兩項科研項目進行了鑒定。公司總工程師高彬及生產技術部、智慧化辦公室相關負責人參加了鑒定會議。
鑒定委員會通過審查鑒定材料,經質詢、討論,對公司兩科研項目成果給予了高度評價,一致認為項目創意新穎,技術先進,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具有很大推廣價值,具備國際領先水平。
此次鑒定的《煤礦輔助運輸智能化關鍵技術與裝備研究》項目首次研發了煤礦輔助運輸燃油驅動物料車和鋰電池驅動人車智能化系統及裝備,實現了轉向、制動、驅動與檔位、車身控制系統和底層數據反饋等智能化控制。攻克了一種基于DGPS、慣性導航、毫米雷達波、激光雷達、高清攝像頭、UWB、輪速計、磁導航等多源異構信息融合的煤礦輔助運輸智能感知和多傳感器環境感知融合技術,建立了算法模型,實現輔助運輸多源數據融合技術的新突破。發明了基于IMU(慣性導航)+GNSS(全球定位系統)+ODOM(輪速計)+LIDAR(激光雷達)+UWB基站+ UWB定位卡+磁導航七合一高精度低延時輔助運輸系統融合定位技術,實現了煤礦輔助運輸設備的精準定位。創新研發了煤礦輔助運輸智能化控制算法與軟件。研發了車輛核心控制器,通過融合感知及精準定位等綜合應用,實現對輔助運輸車輛的全方位控制,包括啟動、加速、減速、停車、轉彎、換道等智能化動作。實現了輔助運輸車輛從地面到井下的循跡行駛、跟車行駛、定點停車、緊急制動等全地形、復雜路況全過程的智能化運行。上位機綜合管控系統,實現了車輛可視、可管和可控。
《1.1m淺埋深堅硬薄煤層機器人群智能開采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項目首創堅硬薄煤層開采機器人群配套新模式。研發了工作面設備高能積比時空協同及端頭大落差柔性系統配套技術,能積比達到402;采用端頭大落差下臥式布置,無過渡支架,解決了薄煤層機頭、機尾設備布置難題,滿足工作面與巷道1.4m以上大落差需求,確保機頭、機尾自動化割“三角煤”。研發了采煤機半懸機身、全懸截割部結構,滾筒裝載率由50%提高到70%以上;首次全工作面應用采煤機電纜自動拖拽裝置;高剛度抗動載沖擊液壓支架支護高度0.88~1.6m,工作阻力9000kN;薄煤層刮板輸送機采用可調重疊側卸系統;實現了薄煤層開采裝備多機、全工藝流程的自主協同運行。首次構建了薄煤層開采機器人群智能化開采技術路徑。基于動態更新的三維地質模型發明了回采工作面智能開采預測截割線生成方法及裝置,實現截割路徑自主規劃;基于圖像煤巖識別、工作面慣導系統,實現沿頂割底的煤層跟隨開采;全工作面跟機移架及基于煤流平衡的三機協同聯動,實現工作面內無人操作。項目成果在張家峁煤礦14301工作面成功應用,年生產能力達到百萬噸,經濟和社會效益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