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規劃發展部積極踐行集團公司“四種經營理念”,在經營管理中,將招投標活動與公司智慧煤礦建設深度融合,構建了高效的安全保障體系,實現了安全生產與經營效益的雙提升。
以招投標構建技術準入門檻,保障方案科學性
在公司智能化建設中,規劃發展部通過公開招投標篩選解決方案,在招標文件中明確要求集成物聯網、大數據分析與自動化控制技術,重點覆蓋礦井環境監測、設備狀態預警、人員定位管理等核心場景。評標環節采用“技術適配性+成本效益”雙維度打分,這一機制既避免了低價低質競爭,又確保了技術方案與實際工況的深度契合。
智能化系統落地:從“人防”到“技防”的質變
中標方案實施后,公司安全生產體系實現全面升級。構建了實時監測網絡,在井下部署500余個傳感器,對瓦斯、頂板壓力等關鍵指標秒級更新,數據經云端平臺分析后,異常數據自動觸發預警并聯動通風系統。構建了設備健康管理系統,采煤機、液壓支架、運輸皮帶等設備接入AI診斷系統,通過振動監測與油液分析,實現設備的故障預維護,故障預警準確率提升至92%;通過應用液壓支架自動跟機、遠程集中控制、故障自動監測預警等手段,使得設備綜合開機率超90%,大幅減少非計劃停機,工作面單日最高產量達到4.5萬噸。構建了內部通訊、數據和視頻通信等安全、穩定、高效的智能化數據共享平臺,實現了井下網絡全覆蓋,實現了井下與地面、井下與井下的語音視頻通信、實時視頻監控、第三方數據傳輸等功能,大大提高了設備檢修、事故處理、重點區域實時監控與調度等多方效率,節約了大量時間成本。
成效顯現:數據驅動安全與效率雙提升
改造完成后,智能化調度系統使生產計劃執行效率提升30%,設備維護成本降低23%;借助遠程集控和自動化技術,單班作業人數從傳統的12人降至5-7人,實現“地面操控”替代高危井下作業,職工從高危作業中解放,轉而負責遠程監控與系統維護,減輕了職工勞動強度、減少工人在高風險區域的作業時間、降低了人工成本。這一轉變不僅保障了人員安全,也推動了公司從“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的轉型。